重庆3年内再建30个博物馆 收藏2.6万处文物"宝贝" |
来源:重庆旅游网 浏览:
次 2012/5/21 16:07:41 |
观点
■利用各种宣传渠道,让公众感知文化遗产的意义和趣味性。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做好开发利用,让文化遗产事业为公众生活增添更多色彩。
■在城市建设中,只有坚持把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,在保护中发展、在发展中保护,才能实现文化资源的永续利用,助推城市走得更远。
大足石刻、涪陵白鹤梁水下题刻馆、合川钓鱼城……拂去历史的尘埃,重庆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国内乃至世界发出耀眼的光彩。重庆近几年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得如何?对文化遗产的开发、传承还有怎样的路要走?在重庆市第三届“文化遗产宣传月”启动之际,市文广局副局长程武彦昨日接受了记者专访。
“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,重庆的文物有2.6万处,远超北京、上海和天津。”程武彦称,为了让我市文物得到更好保护,在2015年之前,我市将新建30余个博物馆,让众多文物“安家”。
文物范围扩大 保护文物得依靠老百姓
记者:“文化遗产”这一概念,从过去到现在有无变化?怎样定位文化遗产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?
程武彦:过去我们将清代以前的才叫文物,但是现在文物范围扩大了,很多近现代的东西也被纳入了文物范围,比如抗战遗址、工业遗产等,文物的概念已不再只是古玩古物。你所住的房子可能就是一个文物,你所在的环境所生活的土地,可能就在一个遗址之上。
现在看来,文物与老百姓的关系越来越大,而不是像古代只有皇家才可能有这些东西。创造文化遗产的主体是我们老百姓,所以保护、传承的主体也应该是老百姓。
记者:重庆市民有没有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?
程武彦:重庆很多市民对文化遗产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。2010年12月,市民袁树在南岸区黄桷垭中药研究所旁一建设工地,发现翻挖的泥土垃圾中有一些碎瓷片。他怀疑地下存在着古窑口,于是在网上发帖呼吁保护。市考古所专家派出专家勘探,发现这里果然存在两座宋代窑口,并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。事后,市文广局特地为他颁发了“重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特别贡献奖”。
重庆现在有一个文物爱好者QQ群,名叫“扫街群”,这个群已有800人左右。网友们定期去扫街,去发现历史遗存,还配合文物保护部门搞普查。目前有这种自觉性的人越来越多,我们要引导这种自觉性。如果有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将文物看管着,文物才是最安全的。
打造博物馆群 3年后总量达到100家
记者:重庆要打造的“五大博物馆群”会是什么模样?
程武彦:目前,重庆市在文广局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总共有66家,到2015年,重庆的博物馆数量有望达到100家,包括民办博物馆在内。
我们准备形成历史、革命、抗战、工业、自然五大博物馆群。
第一个是以三峡博物馆为龙头的历史博物馆,全球有名的博物馆都属于历史类博物馆。
其次是以红岩为龙头的革命历史博物馆。重庆是红色之都,我们有很多历史遗存。我们现在开放了宋庆龄旧居陈列馆、新华日报总馆等,下一步还要开放刘伯承故居。
重庆是有工业历史底蕴的,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重庆的工业历史保存下来。在欧洲,很多人都要去参观德国的几大制造工厂,工业旅游在中国也正成为一个新兴旅游形式。除了建工业博物馆之外,我们还要建各种特色的厂史馆,比如长安厂、重钢厂都要建自己的厂史馆。
在自然科技类博物馆这一块,除了历史悠久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外,下一步还有很多专题馆,比如武隆可以建立地质类、重庆医科大学有意向建立生命科学类博物馆。
再有就是建立以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博物馆为龙头,各专题陈列馆为支撑的抗战博物馆群。
记者:对民办博物馆是否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?
程武彦:重庆目前的民办博物馆有6家左右,还有部分民间人士在筹划建馆,发展空间很大。但博物馆不是一个盈利项目,博物馆的运行靠自身赚钱是不可能的。像成都的建川博物馆群,就是有樊建川自身的房地产事业在做支撑。在重庆,政府有一些支持,但是力度还不够,我们正在研讨相应的帮扶政策。
抗战文化遗址 今年将陆续开放20余处
记者:重庆的文化遗产有什么特点?
程武彦:重庆的文物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均匀性非常好,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时期,基本上每个历史阶段都有,能串得起来。
重庆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抗战文化正在引起国内和国际关注。重庆是中国抗战四大名城之一,不仅自己抗战,还支持全国抗战,是远东反法西斯的中心。
另外,重庆文物的社会影响巨大。比如,重庆的红岩精神,在全国都宣传得非常好。红岩联线去年人流量达到700多万人次,在全国红色旅游产品中绝对是第一品牌。
记者:抗战文化遗址接下来的开放安排是怎样的?
程武彦:由于战时的特殊环境,绝大多数抗战遗址为简单的砖瓦、土墙。而重庆潮湿的气候使土木结构建筑极易受潮、虫蛀、腐朽。经过70多年的日晒雨淋、鼠灾虫害等破坏,加之年久失修失管,许多已残破不堪,必须抓紧抢救。2012年我们将修复保护125处。目前免费开放了20多个,今年还会陆续开放20余处,将形成一个抗战遗址系列。
白鹤梁钓鱼城 或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
记者:重庆目前有哪些项目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?
程武彦:今年国家要求重新拟定申报的世界遗产名单,重庆报了白鹤梁水下题刻馆和合川钓鱼城,申报材料已经递上去了,估计年底前会出结果。
从遗产价值的角度看,白鹤梁题刻、钓鱼城古战场遗址申报世界遗产是没有问题的。特别是白鹤梁,它的历史价值是没有争议的,是老祖宗留下来的,拥有1200年历史的古水文题刻,而且保护形式很好,是全世界第一座非潜水到达的水下博物馆。
记者:你对文化遗产的原址保护怎么看?
程武彦:原址保护是国际公认的最好方式。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,也存在很多无奈的情况。比如前年4月才发现的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,它是南宋时期四川制置使余玠的衙署遗存,明清时期的衙署遗址又叠压其上,该遗址是重庆已发现的等级最高、价值最大的宋代建筑遗存,内涵丰富。但它处于寸土寸金的主城核心区,保护与展示的难度较大。我们目前正在努力想办法原址保护修复。
文物鉴定站 力争3年内建成投用
记者:重庆在文物保护上的技术水平如何?
程武彦:在文化遗产保护上面临的技术问题,对重庆乃至全球来说都是一个难关。对文物的保护,不是用水泥随便糊一下那么简单。比如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修复,是全国的专家在联合攻关。
但这两年重庆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实力也在不断提升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重庆没有一家甲级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。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8家,“十二五”期间争取达到10多家。
记者:重庆为什么目前还没有文物进出口鉴定站?什么时候能建立?
程武彦:所有走出国门的文物都要经过鉴定。但目前在西南地区,只有云南和四川有鉴定站。去年大足石刻外出办展览时,我们都是请专家鉴定后才立项。
国家规定,要成立这样的鉴定站,至少要有7名拥有资质的专家,要经过培训考试才能拿到资质。我们争取在2015年以前建成投用。
人物·印象
程武彦——重庆文物的保护神
因急于到北京开会,程武彦给记者的采访时间“最多30分钟”,但一谈起文物保护、文化遗产,他眉飞色舞,滔滔不绝,以至于一谈就是50分钟,险些耽误了登机时间。
程武彦是陕西泾县人,在市文广局长期分管文化遗产保护工作。他曾为白鹤梁、大足石刻、钓鱼城等重庆文化遗产的保护寝食难安;他曾挺身而上,护住差点被开发商用推土机推掉的古建筑。
本组稿件由记者 杨圣泉 见习记者 刘晓娜 采写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