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想了解古、近代巴渝历史、建筑和古迹的游客,在2年后便可如愿以偿了。昨天,记者从荣昌县旅游局打探到,重庆一旅游开发企业已与荣昌县政府签约,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投入5亿元,启动修复路孔古镇大荣水寨人文生态度假景区。
曾成功抵御过外来入侵
作为“全国历史文化名镇”的路孔古镇,依山而筑,据水而兴。早在宋、明时期,人们在濑溪河沿岸建成一些供行商休息、住宿和堆放货物的店铺,被称作“水码头”。在明末清初开始的“湖广填川”运动中,移民们把“寨堡”理念与技术带到了四川。清嘉庆5年(1800),路孔当地土绅为了防患已成燎原之势的川东白莲教大起义,便面水依山为势建成“大荣寨”。咸丰11年(1861),为了防堵已占领荣昌县城的云南李永和抗清农民起义军,当地土绅又捐钱、捐粮对大荣寨进行了补修,并组建民团,以谋抵抗。咸丰11年正月16,农民军张同福部围攻大荣寨,寨内土绅凭借大荣寨与之抵抗。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,国民党内二警部队败兵流窜路孔企图进寨,当地乡民凭借大荣寨坚固的城楼固守,才避免了一场浩劫。巴蜀文化、寨堡文化,水码头文化共同相杂糅演变成世界唯一的大荣文化。
修复古寨 再现历史风貌
路孔古镇悠久的历史建筑遗迹和纯朴的民俗风情资源富集,体现了集巴蜀独特的水运文化、市集文化、寨堡文化及“湖广填四川”移民文化于一体的文化脉络。古镇中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墙与古寨门、古香古色的明清老街商铺与漕运码头,彰显民风的赵氏宗祠与湖广会馆,弥足珍贵的汉代墓葬群与宋代千佛石窟以及多处古寺、古桥、古树等古迹景观。
修复“大荣古寨”项目内濑溪河穿境而过,古镇全长为1000米,风貌上与后寨一致的清代形制(做古做旧)。设置猪鬃制作、陶艺制作、冷兵器制作等作坊。同时还保留近代的烟馆、赌庄、烟花巷等建筑。
恢复多种古老经营业态
在路孔古镇上有一处古代的十八梯,古镇上一处起伏不大的坡度刚好铺设十八级台阶而得名,几百年来十八梯边有赌馆、妓院、茶馆等。曾经南来北往的商贾、袍哥大爷、地头蛇、地方官吏都在这一带消费,它是老街繁荣的象征和百年近代史的缩影。十八梯附近布置的业态:胭脂铺、裁缝铺、绸缎庄、大烟馆、赌馆等,
即将修复的小雅书院,为明朝刑部尚书喻茂坚所建,毁于“文革”。修复后的书院附近将开设书店、笔墨铺、瓷器铺、古玩店、装裱行等。
同时在湖广会馆附近恢复酒庄、金铺、木匠铺、茶铺等,码头附近有米行、盐行、商行、鲜鱼行、糕点铺。在新寨内设有一定尺度的塘堰,整个寨子水系密布,小溪潺潺,家家闻活水,户户见游鱼。文图/重庆晨报记者吴国富
图为即将修复的荣昌路孔古镇大荣水寨效果图。